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三农”工作部署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以服务、凝聚、培养青年人才为切入点,联合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委农委、北京市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共青团北京市委等,于2018年启动“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活动(以下简称“专项活动”)。专项活动周期为3年,旨在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汇集高校青年、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志愿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贡献力量。
2019年共有122支高校小队、1177名志愿者通过我中心专项活动下村开展志愿服务,收集实践资料3000余份,其中含个人随笔659篇、活动照片1506张、视频138个、调研及总结报告125篇等,个人或小队在新浪微博宣传446次、各类新媒体宣传364次。
筹集多方力量,建成近万名北京志愿服务队伍
活动以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主题,通过党、团、社多方联动,已组织669支北京高校小队深入全国近400个贫困村庄(以北京地区为主)开展志愿服务,真正让青年学生在农村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北京市委统战部的支持下,今年有185名新阶层人士以担任导师或自愿组成专项服务队的形式,发挥技术、视野、经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学生开展服务过程中的资源匹配能力,并自行组创打造乡村文创、服务老人及弱势群体、建立农业技术与农村科技提质增效试点、乡村网红IP代言、支持乡村资源盘活与乡村创业等12个方向的专业性活动。
截止目前,我中心已召集7920名北京高校青年志愿者、281名专家志愿者,志愿者涉及近百种专业学科,有较强的下乡经验和实操能力,实地调研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针对表现突出、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的高校小队,我中心给予分配民政部认证的志愿服务时长、发放具有含金量的志愿服务证明,对特别优秀的小队将在新浪微博同城资源中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为北京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树立标准和榜样,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为首都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拓宽基地范围,不断建立特色分明的村庄基地
经前期充分调研论证,我中心不仅立足北京市234个低收入村、贫困村,还不断根据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建设特色显著的基地,如:积极响应民政部脱贫攻坚以及支持“三区三州”工作号召,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大坑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4个行政村纳入志愿服务范畴;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为高校青年小队对接河北、内蒙古32项“牵手计划”基地;新增北京冬奥会片区(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32个行政村)、“一带一路”峰会会址片区(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21个行政村)作为2019年专项活动村庄基地等。
目前专项活动覆盖北京、江西、河北、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市、自治区)400多个行政村,为首都高校青年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志愿服务行动,帮助高校青年全面调查研究社会,如实掌握社会实情,创新培育新人方式,让当代高校青年以志愿者身份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将青年的个人成长与国家中心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具有较高的现实和时代意义。
搭建数据平台,完善夯实专项活动成果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中心为专项活动搭建从对接选村到信息收集一体化服务的线上匹配平台,整理了大量来自基层党组织、高校、新阶层等不同视角下的乡村信息、发展问题、解决思路,建立以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知识库和“一村一册”基础信息库,收集调查问卷、项目方案等500多套,整理印制了《北京市低收入村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及帮扶需求基础信息汇总》、《“乡村振兴 青年作为”阳光使者专项活动优秀申报书》等实践数据材料,不仅为北京市低收入村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还为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夯实、乡村振兴的发展、社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社会取得了良好反响。